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系统平台展示研讨会顺利召开

       2020年12月30日下午2点,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系统平台展示研讨会于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三楼322会议室顺利召开。会议开幕由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晓光教授总主持,王晓光教授首先向各位与会学者和同学表示感谢,并邀请大数据研究院院长、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马费成致辞。

image.png

马费成教授表示,文科实验室的建立不仅是一个学术应用,也是一个文化工程,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是回应国家当前关于文化方面的重大需求;本次会议的任务一是为了检验前期工作,二是为将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扫清障碍。

会议上半场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洪亮教授主持,主要包括13个系统平台的展示。

系统一:文物信息智能采集系统,来自文物图像计算研究室的姚立老师简要介绍了系统的研发背景,分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画幅计算,相对深度信息提取,影像融合等技术原理,列举了深度服务专业、多样化数字展示,体验与传播等应用场景,并进行了系统演示。

image.png

系统二:文化遗产图像资产管理平台,文物图像计算研究室的刘长明老师对平台功能进行了概述,指出图像资产管理系统以图像资产的管理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图像资产上传,著录,入库,共享,授权,注销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支持各类图像资产在管理,教育,学术研究等业务领域的广泛应用,并明确了平台的应用目标与系统特点,最后进行了系统展示。

image.png

系统三:主题词表管理与关联数据发布系统,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支撑平台的侯西龙老师指出该系统作为知识组织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实现分类标引、支撑语义检索、语义标注的词汇控制;并以敦煌壁画主题词表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构建目标与意义、方法流程与应用领域,演示了关键功能。

image.png

系统四: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与分析平台,来自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支撑平台的洪亮老师首先分析了现有的基于规则或机器学习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在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上存在的技术障碍,基于此,对gBuilder的体系架构、非结构化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概述,并从有限监督数据;自动生成规则;准确标注数据三方面指出了该平台的创新点,最后对唐诗领域的数字人文知识图谱构建进行了演示。

image.png

系统五:古籍资源与语义挖掘与智能分析,同为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支撑平台的徐雷老师主要演示了中华基本史籍分析系统。

image.png

系统六:断代史数据GIS研究平台,古代GIS应用研究室的翁子扬老师针对艺术图像信息史地空间研究的路径与技术支撑进行了讲解。

image.png

系统七:议会大数据平台与深度挖掘,古籍内容挖掘分析研究室的胡吉明老师强调了议会数据对研究国家政策、分析国家关系与政府基本立场态度的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平台所使用的数据类型和数据库结构,并进行了演示。

image.png

系统八:人文社科大数据共享平台,宋伟老师来自古籍内容挖掘分析研究室,他分析了该平台建设意义、特点与性能,并从数据安全共享、自动导入、存储与处理角度规划了未来完善方向。

image.png

系统九:谱志寻根数字化系统,同为古籍内容挖掘分析研究室的李蓉蓉老师围绕珞珈图腾族谱平台,从平台定位、功能、创新点方面总结出其对于数据永久保存、族谱高效生成、关联数据查询的重要作用。

image.png

系统十:大遗址数字化与展示系统,遗址虚拟呈现研究室的黄先锋老师主要介绍了摄影测量文物轻量级建模技术。

image.png

系统十一:人文学术文本深度语义挖掘平台,古籍内容挖掘分析研究室的程齐凯老师从标注体系、算法模型、数据集、工具软件、论文、报告等维度阐述了平台建设目标与内容,从物理、文献、内容、内容语义、领域语义、应用等层面剖析了科技文献挖掘任务与技术体系,并列举了科技指数图谱构建和科学知识推理两类科技文献挖掘典型技术。

image.png

系统十二:文化遗产知识表示研究——以叙事图像为例,李旭晖老师来自文化遗产智慧数据支撑平台,他分析了文化遗产知识管理的用户需求,归纳出概念表示、知识演化与利用三方面关键问题,提出了叙事型图像的知识表示框架和基于意义图的知识表示框架两类解决方案。

image.png

系统十三:文物三维重建与增强现实呈现系统,文物图像计算研究室的肖春霞老师主要从三维重建和图片增强现实两方面进行了成果展示,前者包括:稀疏序列融合三维扫描重建、深度数据三维重建与纹理映射、六副RGB-D图片三维几何与纹理重建、图像集的视觉三维重构、无人机大规模三维重建,后者包括:面向文化旅游的遗址叙事系统构建、图片集的叙事表达、图像风格化处理。

image.png

会议下半场由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彭智勇教授主持,包括两大相关项目的介绍。项目一:中国简帛文献综合数字平台,刘长明老师和来自古籍内容挖掘分析研究室的李静老师详细分析了项目背景、平台建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并从总体架构和功能组成对平台进行了总体介绍。项目二:西方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图像关联数据平台,侯西龙老师从平台目标与定位、数据聚合思路与流程方面展开介绍。

image.png

       相关系统和项目报告结束后,研讨由王晓光院长主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霄鲲老师对现有支撑性项目成果进行了肯定;但也指出某些项目缺乏对实验室的支撑意义,建议下一步应更加明确各个项目的开发目标及实际应用场景,并增强项目间的关联性,围绕文化遗产的数智化赋能这一共同目标,实现联合攻关。

image.png

湖北图书馆戴波主任提出图书馆现有大量古籍图像文件的处理、标准存在问题,希望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能够带头制定标准,并在可视化挖掘方面寻求合作。

image.png

湖北图书馆刘水清老师认为方志文本和方志地图的挖掘需要与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共同做进一步探索。

信息管理学院李明杰老师指出现有技术运用于古籍溯源方面的可能性。彭智勇院长认为我们有基础也有信心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充分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遗产软实力,下一步应思考如何将不同领域数据汇聚达到一定规模,并聚合各个项目中的关键技术,以挖掘更深层次的文化智慧。

image.png

论坛最后,马费成教授进行了点评和总结,强调下一步需要把各个项目平台归类布局到各个研究室中,文化遗产智能计算实验室不可替代的特色应体现在综合优势中。


Copyright Since 2016 武汉大学大数据研究院 地址:武汉大学原研究生院大楼(石屋)三楼 电话:027-87888520